再是不行,就像林銀寶說的,將來回塾里當(dāng)夫子,教那幫猴崽子們。
他們的夫子老了,教不了幾年的,以后肯定要有他們這一批人接手。
為何是他們這一批人?
只因村塾里每年都會有人上科舉班,有的讀著讀著走了、有的讀著讀著來了,都是躍躍欲試,想下場碰碰運(yùn)氣的。
有錢就接著讀,沒人就做工去了,或是放棄了這條路,也有的考上了,去了鎮(zhèn)上做工,能考上秀才的也有,有的給大戶人家當(dāng)西席,有的在大商鋪里做管事、帳房、掌柜什么的,有的甚至去了縣城。
他們的夫子就是秀才。
所以,前提是他們得考上秀才,不然想接擔(dān)子還沒資格呢。
畢竟,他們這一批科舉班人數(shù)是最多的,但不表示以后、甚至過幾年沒有新的小子加入進(jìn)來,競爭還是很大的。
一念之間,趙子富已想了很多。
而他能拐過彎兒來,明白機(jī)會固然會有,但自己的將來還是要自己去努力,當(dāng)哥嫂的自然也欣慰。
不久,趙子富一邊啃著桃子、一邊提了一籃桃子回家去。
送了兩籃子,又給楊家也送了一籃子,林小福和趙子誠趕在天黑前把藥材送去藥廬,于是也給林郎中家也送了一籃子過去。
好在都是小籃子,不然他們背下來的兩簍都不夠分了。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666文學(xué);http://www.hzkaidi.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