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美國《科學》雜志的點評,“如此卓越的貢獻,若是不能獲得諾貝爾獎,只能證明獎項的不公平。在過去三年時間里,這個年輕中國人就是世界醫(yī)學、運動醫(yī)學最具卓越貢獻的人!”
不過諾貝爾獎的評選,不一定只能近來的貢獻和影響力,有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去世之后才獲得了獎項。
這有些搞笑,可卻是事實。
諾貝爾獎也會考慮個人整體的貢獻,比如有的作家創(chuàng)作一個作品,十年、二十年以后,有可能被認可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
在醫(yī)學、物理學等領域也是如此。
沈洋只是被提名,到現(xiàn)在沒人敢肯定他能夠拿到獎項。
盡管如此國內還是有許多媒體報道,主要因為沈洋太年輕了,年輕人身上總是有很多話題可談。
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每年華夏都有幾個、十幾個被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但被報道出來的很少,大眾會聽到‘誰誰誰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不是‘誰誰誰獲得了諾貝爾獎提名’,就像是參加一個世界級體育盛會,只參賽很難獲得關注,只有獲得冠軍、獲得名次才會引起注意。
沈洋并沒有在意自己的入圍,因為只是剛入圍,而且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不少人來‘恭喜’,他的反應就很平淡了。
春節(jié)前后羊羊集團的工作還是很繁忙。
在過完了春節(jié),轉過來年之后,沈洋就被邀請參加了省級的工作會議,他要參加的部分,還是省體育局的相關工作。
這個時候,沈洋才想自己還有個‘人民代表’的身份。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666文學;http://www.hzkaidi.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