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第一場b賽,他的變速球被拉出去形成滿貫Pa0,滑球完全沒辦法讓打者揮bAng,連直球也被看穿得一乾二凈。
一場b賽丟了七分,只投了兩局。那天回家,他在浴室偷偷哭了一整晚。
他第一次真正明白——自己沒有天賦,球速上不去,直球沒有壓制力,所謂「控球好」在打者眼里,只不過是好打罷了。
那之後,他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一件事上——邊角哲學。如果無法用速度壓制,那就用JiNg準、極限位置的切割感去折磨每個打者。他學會觀察打者的站位、揮bAng軌跡,學會如何讓球卡在「打得到卻打不好」的位置——好球帶邊緣。
他的球,雖然不快,但「總是讓人打不實」。他不是要讓打者三振,而是要讓他們陷入選打的猶豫、揮bAng的懊悔。
他學會了冷靜,也學會了用「投手」的腦袋去解決問題。
回過神,連培羽看著李凱成,點了點頭。
「來吧,下一球開始,讓他們試試什麼叫壓力?!?br>
連培羽深x1一口氣,把剛剛那連三支安打的雜音暫時拋開。第三bAng打者走上來,身形壯碩,明顯想打長打。
李凱成在本壘後方蹲下,朝他點點頭,右手指頭b了一個微小的動作——外角邊邊,低球。
連培羽點頭,風從球場邊輕輕吹過。他把球投了出去。
滑球切過外角,進好球帶最後一刻才往外偏出。
「好球!」主審聲音響亮。
對方打者狐疑地看了看主審,不敢相信這種球會被判進帶。連培羽心里明白,這就是他用控球畫出的「難打但在規(guī)則里」的球。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