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時流寇尚在廬江,不知是從舒城回了河南還是往桐城來了?!?br>
江帆皺著眉頭道,“廬州離桐城兩百里,龐班頭只數(shù)日就收到消息,若是流寇真的攻打桐城,太湖應(yīng)該也收到消息了,看他們這毫不驚慌的樣子,流寇說不定已經(jīng)回河南了。”
兩名馬快這才松口氣,各自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其中一個道,“昨日太湖市面上也有傳言,說流寇往太湖來了,但縣中人聽了都不信,因去年兩次傳了警訊,后來都是虛驚,當日出城避禍的人,回來都被嘲弄。”
“也難怪。”
江帆拍拍桌子,“咱們還是要有備的好些,你一會再去那船家看看,定錢既不能交多了,也不能交少了,一定要吊著他一直候著咱們,萬一流寇來得快,咱們還能走水路?!?br>
“小的明白?!?br>
那馬快應(yīng)一聲,心中也稍有些底,因太湖縣城的位置處于兩河之間。
縣城外不遠就是熙湖,馬路河在城西一里,在萬歷年間因漲水,河道轉(zhuǎn)到城東,兩個河道夾住了縣城,四面都是水,就靠橋梁與外往來。
一旦流寇來勢太快,截斷了橋梁的話,江帆幾人就難以走脫,所以他們又訂了個船家。
馬路河水量大減,但此時仍可行船。
即便流寇截斷了通往楓香驛的大路,只要有船渡河,就能選擇登岸的地點,保命的可能就大增。
那馬快喝口水準備出發(fā),剛剛站起看到對面,露出驚訝的神色。
江帆轉(zhuǎn)頭一看,竟然是徐大耳在街上焦急的東張西望,顯然是在尋找?guī)兹恕?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