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上一幕,就知道下一幕會發(fā)生什么。
包括在從學校出來的夜晚,路過了那條小吃街時,那有些偏類似王佳衛(wèi)的抽幀手法中,描繪的一副市井氣息,也沒有任何多余的鏡頭。
喧鬧的小吃街,與在小吃街里低著頭緩慢走的陪酒女和小男孩一出現(xiàn),觀看的人就能明白,這是導演在表達一種兩個人與世界的格格不入。
可以說,它的所有故事劇情,都做了扁平化處理。
看到開頭,你就能看到結(jié)尾。
包括從開頭,張嬌飾演的陪酒女問劉一菲“過年回家么”的時候,劉一菲的表現(xiàn),就已經(jīng)把“陪酒女不想回家,有難言之隱”給擺在了明面上。
所有的一切都能猜到。
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出乎任何人的預料。
也沒有任何反轉(zhuǎn)的存在性。
可偏偏……
在故事來到了陪酒女坐在馬桶上,那封信件的時候,現(xiàn)場已經(jīng)有人做出了手撫眼眶的動作。
而在最后,陪酒女撥通了電話,電話里傳來了一聲“喂,媽媽”的時候,一下子,那種救贖的喜悅感,與一種澹澹的傷感就從心頭誕生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