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上官文若馬上接到:“自鬼族入侵后,桓國政策,越發(fā)苛刻,趨于剝削,列國攻秦后,更是橫征暴斂,以充國庫軍資,而置百姓于水火,黎民,無有隔夜之糧。”
“因而,曾引發(fā)多地百姓暴亂,即便是現(xiàn)在,亦有當初的流民,糾集為匪。”
“加之戰(zhàn)爭,政局不穩(wěn),人心動蕩,桓地匪患極多,而且都是那種小股小股,大王要治桓,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百姓耕有田、居有所,民生才能安穩(wěn)?!?br>
等他說完,蕭遠道:“這個安居樂業(yè),僅我們在這里說說,好像很容易,但要真正辦到,何其困難?!?br>
賈攸道:“桓地百姓,在苛政之下,已經(jīng)民不聊生,臣建議,大王在今后的兩年時間內,不可再對桓地進行任何重賦,當休養(yǎng)生息,免除雜稅,先致力于,將這里的民生恢復?!?br>
“一旦百姓的生活好起來了,即民富而國強,民心自依。”
“恩,賈大人所言,可作桓地政策考慮,在施行秦治的同時,加重一些利民惠民的政令,于民眾于方便,官府支持他們開墾、屯糧、買賣……”蕭遠表示贊同道。
說完,亦掃了兩人一眼,接著道:“不過要妥善治理好桓地,使桓地快速恢復,還需得一名得力重臣,坐鎮(zhèn)桓州,兩位對此,有何建議?!?br>
他話剛說完,上官文若連想都沒想,就直接說道:“以治政論,天下名臣,無人能出劉相左右,若有劉相在此,經(jīng)略桓地,民生必然富足?!?br>
賈攸亦跟著說道:“臣附議,相國有安邦之才,別說桓國底蘊尚在,即便是個爛攤子,相信丞相亦能迅速扭轉局面?!?br>
劉玉之,內政奇才,更被稱為一代名相,如果將他調過來總領桓州事,效果可想而知。
可蕭遠考慮之后,卻是微微搖了搖頭,無奈道:“本王也想勞累一下丞相,可是不行啊,劉玉之多半是走不開的,他那相府,每天的公務不知幾何,如何來得了桓地?!?br>
他說的沒錯,這叫分身乏術。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