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不光錘匪在山西橫行,導致商路斷絕有一個月了。
這些天,長城外又聚集了不少等待互市的牧民。
不是順義王的人,不能互市。
結(jié)果那林丹汗驅(qū)逐了順義王卜矢兔,還想擁有右翼蒙古的“市賞”。
但是自打新皇登基,自是硬氣的拒絕林丹汗的要求,因為他壞了規(guī)矩,只有順義王才能有市賞的資格。
因為這個順義王的資格,搞得俺答汗系元氣大傷,對右翼三萬戶的控制力減弱,對青海、河西走廊也鞭長莫及。
朝廷寄希望于能讓右翼蒙古人聯(lián)合起來對付林丹汗,可惜林丹汗是從遼東過來的,打這幫蒙古右翼跟打狗一樣。
第四代順義王跑到青海躲避林丹汗的兵峰。
其余右部也大多投降皇太極,還有幾個臺吉則是北上投奔漠北外喀爾喀碩壘臺吉。
相比于大明和林丹汗的態(tài)度,后金大汗皇太極對這些投降的蒙古人殷勤的不得了。
一旦蒙古貴族來投降,皇太極都出大營十里或者數(shù)十里相迎。
不單如此,還要一起拜天,親切的“抱見”,讓滿洲的大貝勒與蒙古貴族“序齒,互相抱見”,且賞賜豐厚。
反正都是從大明搶來的財貨,賞給蒙古人一點都不心疼,下次再去搶就是了。
而且喝酒的是實話,皇太極還一直強調(diào)女真、蒙古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咱們都受大明的欺負,所以應當命運與共、休戚相關(guān)。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