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起西夏之事,包黑子臉上明顯帶著幾分氣怒的情緒說道:“沒錯。之前西夏與我大宋之戰(zhàn),他們勝多敗少,現(xiàn)在因為國力問題,不想打了,這就想要與我們和談,還不要臉的讓我們向他們納貢,你說說,這是他們要求不打了,又不是我們的意思。那哪里還要給他們錢財,天下又哪里有這樣的道理?”
“嗯,包叔說的不錯,那朝堂上官家和大臣們的意見呢?”蘇石也好奇的問著。
雖然蘇石之前也了解過一些宋朝之事,但只是聽說而已,遠不像是現(xiàn)在這般近距離的可以觀賞。當蘇石來到這個世界上,想要好好的看一看大宋的歷史,這才郁悶的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中什么都有,唯獨沒有有關宋史記載的任何書籍。
所有對宋朝的印像,蘇石也只能來源于上一世的了解以及現(xiàn)在的所見所聞了。
“他們?他們...”包黑子似是想到了什么不快的事情,臉色都變得鐵青道:“他們竟然同意了西夏的要求,竟然愿意納貢,現(xiàn)在雙方談不攏的就是納貢多少罷了。”
說起這些,包黑子明顯是一幅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顯然他的主張與很多臣子是不同的,他想的是有納貢這些錢,倒不如訓練出更多的精兵,只有自已強大了,那才會讓敵人畏懼。
可顯然其它人并不這樣去想,更多的臣子還沉迷于大宋的表現(xiàn)繁華之中。在他們看來,只是出一些錢就可以換來天下太平,那無疑是很合適的事情。
還有就像是范仲淹這樣正受寵的臣子,他們一想要要推行新政,自然就想因為打仗而分了心,這便也同意向西夏納貢。
而不止朝中的臣子,便是連官家都是這樣想的,宋真宗在位時,澶淵之盟明明宋是勝利一方,但結果卻是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換來了戰(zhàn)爭的不再繼續(xù)。
有了這樣的榜樣,仁宗也是有樣學樣。正是因為這些皇帝都是如此,大宋才會在建國不到百年軍事實力便下降極多,以至于在過不到百年之后,大宋的根基就徹底的爛掉,最終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抓,北宋滅亡。
說到底,這父子兩人的確對外軟弱,但又何嘗沒有先人們未打好基礎的原因呢?
每遇戰(zhàn)事,想的不是如何的消滅敵人,而是拿出多少錢財來破財消災。此消彼漲之下,敵人得了錢財越發(fā)強大,大宋活生生的就用自已的血肉讓對手強大起來。
這就是富宋弱宋的原因所在。蘇石是知道歷史大勢的,但其中發(fā)生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他卻并不知曉,所以在聽到包黑子說雙方是因為納貢多少之事而發(fā)生分歧的時候,他是當真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