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宋相公自然是朝中重臣了,但本官還不是,不必這樣稱呼了。”韓琦聽聞蘇石的稱呼之后,是連連擺手。
雖然說升為了樞密副使,已然是朝廷正二品大員,那絕對屬于位高權(quán)重的存在??身n琦畢竟還年輕了一些,尤其還是剛剛上任,正是需要低調(diào)的事情,這便笑而婉拒著。
“好了,通直郎愿意這般稱呼,你接受就是了,推辭又有何用?”終還是宋癢站出來打著哈哈說著。但跟著他的話峰就是一轉(zhuǎn)而道:“聽說通直郎是來送商稅的,但不知有多少呀?”
說起了正事,蘇石的臉色也變得嚴(yán)肅了三分道:“宋相公,按著俏佳人胭脂鋪上的帳目顯示,昨日一天共賣貨得五十萬貫,這一次下官送來的便是十萬貫,都在后面的馬車之上,還請宋相公派人查驗,并開具證明?!?br>
“十萬貫?”
“嘶!”
一聽到這個數(shù)字,站在三司門口的不少官員都是一臉動容的模樣。
之所以后人稱這個時代為富宋,就是因為北宋時是鼓勵經(jīng)商的,對商業(yè)上也實行的是抽重稅的法則。
像是最低的商稅,那都是半成,指的是毛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這可是毛收入,要知道很多行業(yè),除去本錢和各項開支之后,商家所賺的也不過只有一到兩成而已,這便最少要拿出半成,可見商稅之高了。
正是因此,大宋才有了充足的錢財,在面對著異族入侵的時候,才能以錢消災(zāi),以錢退敵。
商稅如此之重,初期還好一些,畢竟穩(wěn)定的社會下,商人還是有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但到了后期,由于冗官冗兵冗費的不斷增多,為了維持局勢的平衡與穩(wěn)定,不得已只能再加商稅,加到一成甚至是一成半的也有很多,以至于到了北宋后期,商人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提升物價,最終使得大廈傾倒。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