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敦始,陶侃、庾亮、庾翼等人任過荊州刺史,荊州逐漸成為權(quán)臣爭奪之地。永和元年345年八月,桓溫主鎮(zhèn)荊州,荊州逐漸成為桓家的根據(jù)地。
桓溫逝后,其弟桓豁接任;桓豁逝后,其弟桓沖接替;桓沖逝后,桓豁之子桓石民接任,太元十四年389年桓石民逝,自桓溫任荊州刺史至桓石民逝。桓家在荊州深耕四十五年,廣施恩德,深得荊州百姓擁戴。
桓石民逝后,桓玄年幼,荊州刺史被司馬曜任命王忱接任。王忱,王國寶之弟也。
王忱到任后大力壓制桓玄,削弱桓家影響力,桓玄大為不滿。
太元十七年王忱卒,司馬曜有意任命王恭為荊州刺史,桓玄大為驚恐,他深知王恭剛直清正,到任后肯定對桓家不利。
于是桓玄買通尼支妙音向天子進(jìn)言,讓不通武事的“弱才”殷仲堪成為荊州刺史。
殷仲堪心知要治理好荊州離不開桓家相助,故曲意交好桓玄以求相助,但桓玄越發(fā)專橫,甚至在刺史府中以戟相向,殷仲堪表面若無其事,心中其實忌恨。
處理完公務(wù),殷仲堪回到書房,從書堆中拿出封信,再度細(xì)瞧。
信是青袞刺史王恭所寫,信中描述了孝武帝逝后,京中會稽王任用王國寶把持朝政,王珣、王雅等先朝老臣都被擱置,他屢次勸諫會稽王都置若罔聞。
王恭在信中不無憂慮地道,“……愚恐黍離之悲不遠(yuǎn)矣?!?br>
殷仲堪獨目1中閃過憂色,放下信長嘆了一聲。想起孝武帝對自己的信托,天子才三十幾歲,怎么會突然之間就魘崩了呢?
不敢往下細(xì)思,信中王恭建議自己征召致仕的龍驤將軍楊佺為臂助,合外鎮(zhèn)之地抗衡朝堂,同時也能抑制桓家。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