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尚在時且不敢出兵,如今趙軍主力盡沒,又豈敢再撩秦軍的虎須?甚至到時候,眾臣不僅不會反思,反而會倒打一耙說:你看吧,秦軍之威,即便強如趙軍也被全殲,若是當初出兵援趙,恐怕魏國也填進去了。
一旦這樣的想法占了上風(fēng),便是秦國行滅國之舉,趙國有亡國之危,魏國恐怕也不敢再有出兵之念了。
趙國既滅,魏國又豈能獨善其身?
就在信陵君心中一頓無奈之際,場中局勢又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剛剛還嚷嚷著要達到咸陽老家去的眾人,如今又似“恐秦癥”犯了,紛紛勸著魏國再等等、再看看、再議一議。
而他們的說法也出奇的一致:河內(nèi)郡雖美,可大梁之安才是最為重要的??!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自己好不容易將一眾人自大的心理給打壓下,轉(zhuǎn)過頭,卻又看見眾人已經(jīng)奔向了那避戰(zhàn)的一面。
眼看著這抗秦的大好機會就要在眾人的集體恐慌中付諸流水了,信陵君知道,自己必須發(fā)聲了,也必須阻止住眾人避戰(zhàn)的想法。信陵君明白:此戰(zhàn)或許便是魏國重新崛起的最后的機會了。
“龍陽君此言!”信陵君輕咳一聲,話語聲音也隨之提高了幾分,剛好壓制住在場嗡嗡嗡亂語的眾人:“倒也有理。”
話音落,眾臣再驚!
怎的?自己幻聽了嗎?
剛剛是信陵君在說話吧!他居然同意龍陽君的話語?
提出援趙抗秦的是信陵君吧?怎么就打退堂鼓了?自己還準備好好跟信陵君辯駁一番呢!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