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面兵力只有五萬,自保有余而增援他路不足。且其兵力多為河內(nèi)郡臨時征招的守城之卒,戰(zhàn)力較之一般的秦軍還要差上一些。若是抽調(diào)一萬兵力增援,則恐不足以解圍,若是抽調(diào)兩萬兵力,則南面自身兵力將嚴重不足。
西面那是白起的主營所在,自然是有足夠的兵力前來救援,但那是西面,想要來增援,就要橫跨趙軍整個防御地區(qū),等他們來了,黃花菜都涼了。
當然,有一個辦法是從南面調(diào)兩萬并增援東面,再從西面調(diào)集兵力補充到南面。
只是,想要完成這樣的操作,不僅對秦軍的配合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稍不注意就會給趙軍以各個擊破的破綻。
當然最重要的是,斥候保信到西面的時間,便足夠北面的大軍趕到東面解圍了。
那么北面的秦軍,有能力解圍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王龁與嬴摎所部本就是整個秦軍戰(zhàn)力之最,即便與趙軍大戰(zhàn)之后,依然有著六七萬的主力大軍,再加上王騎攻下壁壘后帶去的五萬大軍,如今的北面聚集著一十一萬多兵力。
其戰(zhàn)力也多是軍中老卒,勻出一兩萬大軍前去解圍,根本毫不費力,也對北面的布置沒有任何的影響。
因此,趙括判斷,胡傷一定會第一時間相北面的王龁所部進行求援,同時也派出斥候向白起的主營說明情況。
于是,趙韋所率三萬精銳趙軍,自然而然地運動到了北面秦軍南下的必經(jīng)之路上。
至于說王龁所部會不會來,會來多少人,這卻不是趙括所能預料的了。若是少了,就怕打不疼秦軍,可若是多了,以趙軍三萬大軍,即便是伏擊,恐怕也難以消滅,一旦形成焦灼,周遭秦軍來援,勢必造成大軍深陷重圍。
不過,趙括的判斷,以秦軍如今驕縱的模樣,勢必將趙軍此次的出擊當成一次報復性的進攻,北面秦軍定然會出兵增援。而無令調(diào)動兵馬,即便是王龁恐怕也不敢調(diào)動太多,兩萬卒或許就是極限了,自己四萬大軍伏擊兩萬秦軍,十拿九穩(wěn)。
而事實正如同趙括所預想的那般進行著。
收到前方趙軍反撲,營寨岌岌可危的消息后,胡傷第一時間便做了兩件事情:其一,撤回所有可以聯(lián)系到的秦軍,共同守護壁壘;其二傳信主營與北面王龁所部,求取增援之軍。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