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百姓有什么?除了自身外,什么也沒有??珊篱T卻掌握著權(quán)勢物資財富和知識,所以貧民百姓與世家豪門之間的角逐,向來都是不公平的。
東漢時期世家的力量更是遠超其他朝代,連漢室也不敢輕動,又更何況張角呢?所以從站在天下世家的對立面的那一刻開始,黃巾起義就注定了失敗的結(jié)局。
漢室有世家協(xié)助守城后,頓時防御力大增,而黃巾軍的推進速度則大大降低,直到最終后繼乏力,停滯不前。
攻不下城池也就意味著隊伍無法繼續(xù)壯大實力,而此時已反應(yīng)過來的漢室,在面對亡國危機之時,爆發(fā)出來力量也是極其驚人的,黃巾要想抵擋就不得不轉(zhuǎn)換策略,行流寇策略來壯大自己,否則只有被剿滅。
不過這一世不一樣,有黃巢這個智者在,自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黃巾軍主動往坑里跳。
黃巢首先是當(dāng)著所有渠帥的面,向張角陳述了得罪天下世家的壞處,和對今后發(fā)展的不利,黃巢原以為將道理講出就會得到眾人會認同,可是卻沒想到遭到除張角外,包括洪秀全方臘在內(nèi)的,所有渠帥的反對。
這時黃巢才知道黃巾,或者說是百姓,對世家到底是多么的怨恨,黃巢雖也屬于寒門,但家中不至于揭不開鍋,所以最初對這種怨恨理解不深,不過現(xiàn)在明白了也不晚,這種怨恨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而是經(jīng)過200年的積累,幾乎無法化解,就算自己等人不舉事,未來也肯定會人站出來反漢的,大漢該有此劫啊。
雖然所有渠帥都不認同,但是黃巢并沒有放棄,而是改變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勸說。
黃巢是這么說的,漢室和世家就好比兩座大山,黃巾想要將其徹底移走,定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兩座山一起搬的話,既費時間又費力,得不償失,而一個一個地搬,則會輕松很多。
大漢和世家就好比這兩座大山,我們完全可以在將大漢滅亡之后,在調(diào)轉(zhuǎn)槍頭對付世家也不遲??!而兩個一起對付的話定是費時又費力,所以為什么不用省時又省力的方法呢?
黃巢簡潔的比喻讓所有渠帥都為之沉默,最終張角拍案決定改變黃巾軍的原有方針,改為不再針對天下世家,而是針對為禍一方的小型世家。
張角不知道他的這個決定拯救了注定失敗的黃巾軍,如果黃巾軍依然站在天下世家的對立面,就算有項羽等召喚人物的協(xié)助,也是注定無法成事,畢竟個人再強也無法對抗大勢。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