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一夜的深思后,李世民還是分兵去阻攔趙云,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次行動失敗的結局。
按照強者橫強的定論,這次李唐要是打不下司州的話,等秦軍消化了河北就更不可能了。
到時秦唐兩國的國力將會徹底拉開,李唐將永遠失去壯大的機會,該考慮的也不再是對外擴張,而是如何才能在敗亡秦軍的攻勢下不被滅亡。
基于這點的考慮,李世民決定拼一把,徹底豁出去了,不打下洛陽就死在洛陽。
得知李世民決定破釜沉舟時,李悝等李唐高層全都大驚失色,李唐還遠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和千軍死磕啊。
李唐高層的一致勸說,讓李世民的決心動搖了,但真正讓他放棄的人卻是司馬懿。
司馬懿得知之后,既震驚李世民的大膽,又欽佩他的勇氣。
到這個還不愿退兵,足可見這位君王的膽識和氣魄,可惜的是這個時代的英主太多了,哪怕是李世民這等明君也不能獨領風騷。
司馬懿從軍事、政治、天下大勢等多個角度,足足勸了力勸兩個時辰,才讓李世民放棄了分兵的決定,并決定放棄所有戰(zhàn)果暫時退回關中。
在司馬懿看來,這才是最明智的決定,可他根本不知道,對于李世民而言,現(xiàn)在放棄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和秦昊的交鋒中,他李世民徹底的輸了,未來也只能低秦昊一頭,仰仗秦昊的鼻息。
這對一直想戰(zhàn)勝秦昊的李世民而言無疑是個極為痛苦的決定。
“退兵吧,在打下去的話,只會增加傷亡,趁著秦軍的河北援軍還沒到,還是盡快退回關中吧。”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