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宋老丈囑咐過幾聲之后,陸植便再次轉(zhuǎn)身返回了朝歌城,畢竟他在尚工坊里展開的新項目還有好多需要處理的呢,不能只盯著這一邊。
自從陸植上任司工以來,尚工坊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向外流傳出幾件新物件,水車,曲犁,織錦,棉花,珠算..
陸植一點點的將一些能還原出的后世之物拿了出來,并借由尚工坊以及殷商朝堂的便利,傳播到民間之中。
最開始只是朝歌城一地,后來天下各地的諸侯行商也紛紛派遣出了人手,前來朝歌城取經(jīng),慢慢的傳遍天下。
尤其是陸植新改良出來的稻種,自從一年前宋家莊村民秋收之時,收獲到以往近六七倍之巨的收成之后,陸植改良出來的稻種與全新的耕種堆肥之法頓時天下?lián)P名,引得各地諸侯們紛紛派人上奏,請求帝辛賜予稻種與耕種之法。
但帝辛卻是直接便回絕了他們,甚至下令不許一粒改良稻種流出朝歌,新式的堆肥耕種之法也不得外傳。
陸植倒是能理解帝辛為何會如此做派,畢竟雖然他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節(jié)制天下諸侯,但實際上,除了朝歌城以及五關(guān)中央等地,其他地方,幾乎就是那些諸侯自治,帝辛根本就控制不了。
而且如今天下諸侯們看似順服,但實際上人人皆有自己的小心思,反叛不斷,殷商大軍至今都還在天下各地平叛呢,帝辛又怎會將這些良種與新式耕種之法流傳出去資敵?
不過這也不關(guān)陸植的事就是了,反正他只需要盡量把一些改善民生,教化民眾的東西一點點拿出來,然后流傳到天下間就好,至于帝辛與那些諸侯之中的權(quán)利斗爭,他根本就不想理會。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陸植升官了。
畢竟陸植上任以來,也算是做下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頗得了幾分賢名,朝堂那邊自然也給他升了官,升做了上大夫,可入朝堂議事。
不過陸植在朝堂之上,卻是從不發(fā)言,也不會提什么意見,這點倒是沒什么好說的。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