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雖然是南京兵部尚書,可也只是臣子,沒有天子的詔令你就敢起兵?你是想學曹操還是咋的?就算你史可法沒有不臣之心,也必然成為一代權臣,到時候豈不是滿朝文武都要看你的眼色行事,不行,這個絕對不行。
那么以藩王名義起兵?這個就更加不妥。
唐王朱聿鍵起兵勤王的故事可是殷鑒不遠。
最合適當然是以太子、定王或者永王的名義。
只可惜,太子、定王和永王現在也是下落不明。
大臣們商量來商量去,似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暫時找一個藩王來監(jiān)國,然后以監(jiān)國的名義號召天下兵馬勤王,這樣就名正言順了。
更為重要的是,藩王監(jiān)國在大明也是有先例的。
宣德朝的襄王朱瞻墡,正統(tǒng)朝的郕王朱祁鈺都曾經當過監(jiān)國。
至于崇禎皇帝和太子、定王、永王能不能回來,他們回來之后又該怎么辦,還有監(jiān)國藩王在掌握權力之后會不會效仿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等以后再說。
反正國不可一日無君,必須得先找個藩王監(jiān)國,然后再起兵。
只不過無論是史可法、姜曰廣還是高弘圖,都沒有急著表態(tài)。
因為崇禎皇帝的刻薄寡恩世人皆知,萬一他老人家活著回來,那么首倡藩王監(jiān)國的大臣必定要倒霉,沒有人愿意當這個犧牲品。
留都的四巨頭不表態(tài),其他官員人微言輕,就算說了也沒用。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