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賦稅可以分三類。
一是正稅,官田每畝5升3合5勺,民田每畝3升3合5勺。
既便按一畝產(chǎn)糧1石來進行計算,稅率也分別只有官田5.35%、民田3.35%,不得不說這個稅率真是低到令人發(fā)指。
因為明代實際上的畝產(chǎn)在2石左右。
所以說朱元境對老百姓是真的體恤。
不過無論官田民田,還是縉紳勛貴家的田,正稅都是必須要繳納的,一分不能少。
除了正稅,第二項就是丁稅,也就是人頭稅,成丁就要繳稅,也正因為這,一些世家大族以及豪門宗族就百般隱瞞丁口。
所以說明代的人口就是一本糊涂賬。
除了正稅以及丁稅以外,第三大項就是徭役。
按照規(guī)定,成年男丁每年需要抽出一段時間,前往水陸碼頭、驛站、衙門等機構(gòu)服力役、雜役甚至于軍役。
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后,鑒于一些世家大族以及地方宗族隱瞞丁口,并且籍此中飽私事,便將丁稅以及徭役攤?cè)氲教锂€之中,并改征折色。
征折色就是直接收銀子,不再收實物,成丁也不用再擔負各種徭役,只需繳稅即可。
這兩項稅收對官紳士子是有優(yōu)免的,幾品官員可免丁多少人,舉人可以免役多少畝,說的就是丁稅以及徭役的攤派,非正稅。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