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很快就把邏輯梳理清楚。
會有這么多的縉紳商賈跟進,肯定還是因為債券。
金融投機歷來就被世人追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郁金香、龐氏騙局……還有小日子的房地產(chǎn)熱潮,簡直不勝枚舉。
但既便有這些慘痛教訓(xùn)在前,世人對于金融投機仍舊是趨之若鶩,沒別的原因,實在是金融投機的造富能力太讓人上頭。
清楚知道金融投機危害的尚且還要飛蛾撲火,
又何況是大明朝的這些第一次接觸金融投機的縉紳商賈?扛不住。
當下崇禎又問康曦:“市易所的債券交易是不是很火爆?債券價格漲了多少倍?”
“回父皇,債券交易確實很火爆,簡直瘋了。”康曦道,“剛開啟交易的那一陣,連著十一天觸線封板,后來價格雖然有回落,但是很快又漲回去,而且總體都是上漲趨勢,昨天剛得到的消息是,首期的一年期、三年期及五年期債券都漲了五倍,十年期債券因為有徐州的官田托底,更是漲了足足十倍!第二期債券也普遍漲了三倍以上。”
崇禎在心里粗略的算了下,首期債券兩千萬,普漲五到十倍,現(xiàn)在總市值差不多就是一億兩千五百萬,二期債四千萬,普漲三倍多也就是一億兩千多萬,兩者加起來差不多正好就是皇家銀號的存銀總額。
因為崇禎沒有推出金融銜生品,也就不存在虛擬經(jīng)濟。
所以債券的總市值是多少,也就意味著會有多少銀子。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