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言及此,非以雙親妻小相托付,我冒家乃如皋大族,頗有家資,弟在山陽為國捐軀后,也當有撫恤,父母妻兒可衣食無虞?!?br>
“吾兄明鑒,弟擅自更改死間之計,非貪功?!?br>
“皆因我大明可以無冒襄,卻不可無閻應元?!?br>
“兄有為國捐軀之忠,弟亦當有為兄替死之義。”
“是故,弟抖膽以身相替,為我大明保留一棟梁?!?br>
讀到這,閻應元已然更咽不能成聲,再也沒辦法往下讀。
范中杰也是長嘆一聲,心中對冒襄的不滿也是煙消云散。
冒襄自做主張,瞞著他們兩個擅自更改死間計,此舉確實有失考量,也確實使得閻應元的死間計大打折扣,但是無論如何他的出發(fā)點還是值得稱道,他這么做并不是貪功,而只是想要為大明留下一個棟梁之材。
為此,冒襄甚至不惜犧牲自己。
能力且不說,此等胸襟亦堪稱國士。
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供奉于英烈祠。
“皆國士也?!敝⒅G更是喟然說道,“皆國士。”
此刻,支廷諫對士子營已然有了一等全新的了解。
……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