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時陳平安便是在說一把尺子兩端的道理。他認(rèn)為舟子的道理走了極端,看似有理,實則無理,因為它還不夠完善,不如書上所說的“中庸”。
而道家的根底,是“道法自然”四字。
那次夢中讀書,陳平安依稀記得有人說過,儒家的道理,從不在高處,不在到底有多高,而在道理是否落在了實處。那人甚至笑言,咱們?nèi)寮业闹潦ハ葞煟瑢W(xué)問已是何等的深遠(yuǎn)高超,可有一次問道之后,他曾對一名弟子私下感慨,甚至帶了點自慚形穢,說某人的道,真高,可是……
只可惜“可是”之后的內(nèi)容,陳平安已經(jīng)記不得一星半點了,也有可能是那個人或者那本書根本就沒有說。
陳平安這兩次“游山玩水”,其練拳的初衷已經(jīng)從最初的“我這一拳要最快”,變成了“這一拳可以更快,但是必須最有道理”。
陳平安一生中最有分量的一句話之一,是在返鄉(xiāng)的一座客棧中,他對粉裙女童和青衣小童所說的那句“如果我哪里做錯了,你一定要跟我說”。
無論落魄山竹樓老人,在他身上和神魂上打下多少拳,無形之中,陳平安始終在懷疑自己。
其實在倒懸山上,陳平安對寧姚爹娘說的那句無心之言已經(jīng)道破了天機(jī),那意味著陳平安一直在否定自己:“是我做得不夠好?!?br>
做得不夠好,就是錯。世間有幾人,會如此苛求自己?
這種心態(tài)不是無緣無故形成的,而是陳平安本命瓷一碎,之后又經(jīng)歷種種困苦艱辛,種種機(jī)緣巧合,使得陳平安不得不試圖拼湊出自己的完整心境。
成了,便是日月在天的奇觀,群星黯然。
不成,大概便是種種失約,種種失望。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