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邯先前之所以愿意與此人并駕齊驅,還有說有笑,當然這才是根本緣由,一切靠真本事說話。
至于那個石毫國傳遍朝野的名號“橫槊賦詩郎”,源于許茂第一次入宮覲見皇帝之時,特旨被準許隨身攜帶長槊進入皇宮,當時皇帝陛下竟是命人牽來一匹尚未馴服的烈馬,讓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面,騎馬持長槊,在一塊長條石板上,以長槊鋒尖,書寫一篇石毫國碩儒的傳世辭賦,而且必須是策馬不停,否則就要被奪去那柄祖?zhèn)鏖L槊,并且逐出邊軍,但若是做成了,則大大有賞,賜封正四品的武勛官身!
最終他一朝成名舉國知。
皇帝陛下龍顏大悅,親口賜下“橫槊賦詩郎”的稱號。
當時年輕武將,將那條長槊輕輕放下,跪地磕頭,在臺階底部,渾身顫抖,言語激動地向那位皇帝陛下叩謝隆恩。
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武運昌隆的年輕人,是感激涕零得不可抑制。
但是他這些年,一直對此憤憤不平,視為生平大辱!
祖輩四代,一柄浸染無數(shù)敵人鮮血的長槊,一次次父傳子,交到了他手上后,竟然淪落到無異于女子以針線繡花的地步!
他許茂,世代忠烈,祖輩們慷慨赴死,沙場之上,從無任何喝彩和掌聲,他許茂豈是一名嘩眾取寵的優(yōu)伶!
此時,許茂一人一騎一槊,沖殺過來,竟有山崩地裂的沙場氣勢。
雖然陳平安和胡邯兩人身影纏繞,可是許茂槊鋒所指,仍是恰好指向了陳平安遞出第十二拳后的脖頸。
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