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曾記得鄭國渠?”
程處弼淡淡一笑,聲音婉轉,像極了一個請君入甕的小狐貍。
“鄭國渠”,不是鄭國修建的水渠,而是因為這個工程的設計師名叫鄭國。
“《史記·河渠書》記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卒并諸侯,因命曰“鄭國渠”?!?br>
“這鄭國渠,朕當然知曉,若非這西引涇水、東注洛水,縱橫三百余里,貫穿這關中之地,這關中平原又何來“天府之國”一說?!?br>
博覽群書的李世民,聲音輕漫,悠長的文字,從大開大合的龍?zhí)粗?,成隊飛揚。
身為一個追尋秦皇漢武的君王,對于他們的事跡,李二陛下自然了然于心。
“這長安城,能有今日的繁華盛景,朕還真要感謝始皇帝對鄭國渠的修建!”
在古代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也是蠻不容易的,四書五經是基礎,通達百家是必備,想要混得好,觀其大略還不可以,還要知其甚解,學以致用。
不然,學得再好,不能活學活用,也最多成為一個國子監(jiān)、弘文館的學士、博士,而不能成為像房玄齡一樣的經天緯地之臣。
其實,“天府之國”在以前也并非是指成都,而是指長安。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但其實,一開始修建鄭國渠,并不是為了讓秦國更為強大!”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