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氣跟資金都有了,再去自費發(fā)表《破碎虛空》。
就這樣,他迅速各自抄襲了一些作品,全部用“強子”這個筆名,開始給各個知名雜志社郵寄稿子。
比如他抄了一些不同類型的科普文章,就以“強子”這個筆名,分別郵寄給了《科學畫報》,《科學文藝》等雜志社。
還抄了一些不同類型的短篇,同樣以“強子”這個筆名,分別郵寄給了《讀者文摘》,《故事會》等雜志社。
這些雜志社都收錄了他的文章,依舊給了數(shù)量不一的稿費。
可能是“強子”這個筆名同時在很多大型雜志社發(fā)布的作品太多,名氣起來了。
加上他抄襲的文章水平比他之前自己寫的文章更好,各個雜志社后來給他的稿費,明顯比過去高了。
而且,還有好幾家雜志社,都想邀約他當專欄作者。
由于各個大型期刊雜志的時效性不高,大都是月刊。
所以曹志強為了短時間內(nèi)多賺錢,早點湊夠《破碎虛空》的出版費,又在現(xiàn)代詩歌精選三千篇里,找到其中一些他印象深刻的網(wǎng)紅詩歌,打算給詩歌類雜志投稿。
首選就是《見與不見》。
但這一次,曹志強沒有郵寄外地雜志社。
他是本人親自來到詩刊雜志社在京城的總部,親自找到其中一個姓余的中年男編輯,當面投遞了《見與不見》這首后來的網(wǎng)紅詩。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