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們聽到這個消息后,每個人都激動不已,都表示愿意誓死效力。
邊關的巨變,身在京都的趙光義并不知道。
此時的趙光義,腦子里都在想一件事情,就是宰相的任命問題。
趙普已經擔任過三次宰相,趙光義想重用呂蒙正,又擔心他資歷太淺。
于是,趙光義重新起用趙普,希望他能給呂蒙正做個表率。
趙普見呂蒙正秉正直言,不禁被他的德行折服,所以他們二人行動一致,關系非常親密。
樞密副使趙昌言和胡旦、翟穎等人狼狽為奸,趙昌言曾經讓翟穎上書詆毀當時的忠臣,并勾結好友數(shù)十人,讓他們推選自己為宰相。
趙普得知趙昌言和胡旦的陰謀后,和呂蒙正聯(lián)名上奏,請求趙光義依法將他們治罪。
趙光義聽聞后大怒,將趙昌言貶為崇信行軍司馬,胡旦貶為坊州團練副使,將翟穎充軍。
鄭州團練使侯莫、陳利用裝神弄鬼,僥獲得趙光義的寵幸,在地方驕恣不法,穿衣出行似有皇族的派頭,趙普上書陳述他們數(shù)十項罪名,力請趙光義將他們就地正法。
趙光義不忍心,只將他們發(fā)配商州。
趙普仍然上書請求誅殺他們,趙光義有些惱怒:“朕是萬民之主,難道連一個人都庇護不了嗎?”
趙普并不讓步,只是一個勁兒的磕頭:
“陛下如果姑息養(yǎng)奸,那么法律就會成為擺設,到時候人人都不遵紀守法,那陛下還怎么統(tǒng)治天下?”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