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綿綿也沒有想到,自己排了幾出戲,那位女主得寵了,原主本來要到康熙五十七年才會被封為宣妃,沒有想到進宮不過五年就被封妃了,這劇情不太對呀!難不成是覺得她可以當成那位女主的擋箭牌了?不能呀!這家伙看起來腦子是沒有問題的,不會不知道現(xiàn)在他自己手里的權利越來越重,根本就不像建國初期要草原部落幫著穩(wěn)定江山。
這個時候還寵著草原上的妃子,難不成是想要養(yǎng)大草原給自己找不自在?不能呀!看看這些年頂著太皇太后的壓力,那怕是娶了科爾沁出來的姑娘,也從來沒有寵過他們,說是妃子,其實都是原封不動養(yǎng)著的,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
而這段時間里,皇帝時不時就會到她宮里,看起來是想要看看她排出來的那些戲,其實這些東西在其它宮里也是可以看的,根本就不用像到她的宮里來,還是有什么想法了?
果然在封妃不久,就將她手里的劇院收了,成了皇家劇院,對外開放那種,算是給國家增加了收入,不止是京里有這樣的劇院,在其它的城市里也有,賺到的銀子七成歸國庫所有,剩下的三成歸小綿綿。
她還有一個新的任務,排新的劇,反正就是好好工作,不要停,升職加薪這些都是會有的,不用擔心皇帝會不認,看看三成的分成可比她以前的收入多太多了,再看看她現(xiàn)在可是妃位了,這身份地位早就已經不一樣了。
小綿綿已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她算是看出來了,皇帝就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大渣男,她敢保證只要自己的價格足夠大,那位怕是連皇后的位置都能按排上,還可以讓她生一個兒子,雖然這個兒子可能以后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這不是有了一個盼頭,所以這么會算計,怎么就不過早死了,果然就是天低下最大的渣男。
太皇太后能在失寵之后,還帶著自己的兒子登上帝位,兒子死后又讓自己的孫子登上帝位,無論是能力還是手段都是不缺的,現(xiàn)在孫子大了為了祖孫兩人能好好的相處,她這才沒有動作,現(xiàn)在有一個好的機會,她覺得可以利用起來,又提出從科爾沁送兩個女孩兒過來。
她并不指望兩人能得寵,就是想著兩個人過來,以后宣妃的位置越來越高,也能幫著做一些事情,總的來說她就是為了科爾沁,年紀大了對于家鄉(xiāng)就有了更多的想法,美好的東西存在多了,就想要給得更多。
小綿綿也知道這件事情了,不過她并不怎么在意,愛情是沒有的,那就努力做事業(yè)好了,她這輩子的升職路線就是皇后太后,管她下任皇帝是誰,反正她就是那個太后,那怕是不管事,別人也不敢對她怎么樣!
當然就光她一個人想要寫很多的劇本,那自然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收外面的劇本,手里能挑出好劇本的人還是不少,派一個人出去收,收回來之后她再接著看,再一點點看里面的劇情,合適的就直接讓下面的人去排,如果不太合適的,就將里面合適的百情挑出來,再進行縫合,將幾本劇情挑到一起來,這樣的劇反而更加受歡迎。
有的東西別人有的,不如自己有,看清楚了套路,跟著一起做就行了,只是皇帝的人到底沒有經過那么多世界,對現(xiàn)在的情況,也就是市場很了解,又知道很多新鮮的劇,這才能挑出好的劇來,沒看現(xiàn)代撲街的劇也很多,一個好的眼光還是很重要的,皇帝的劇院并不怎么成功,也能順利的分到不可不羹。
皇帝沒有賺到太多的錢,他也不急,這些本子在大的城市可能沒有太多的賺頭,可是在一些小的城市其實還不錯,賺到的錢至少可以讓他不用那么依賴咸業(yè),以前不放敢放開咸業(yè),不就是因為怕少了賺錢的路子,既然那些人不再聽話了,有的東西也可以變得更廣更多一些了。
從宣妃的身上,皇帝看到了多樣性,開始組建自己的建隊,一個國家除了稅收之外,還有自己的賺錢產業(yè),除了劇院之外,還開始弄一些化妝品,宮里用著好的東西,也可以往外面推,什么獨一無二的,那些都是假的,只有讓自己的私庫更滿,讓國庫更滿,這些才是真正的實際。
宣妃在太皇太后將族中姐妹招進宮就知道對方的想法了,她也一點沒有藏私,將自己所做的事情一一教給了兩人,只是兩人的能力都不怎么樣,并沒有辦法做這些,這讓太皇太后有些失望,但機會只有一次,再想要讓科爾沁的姑娘進宮,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只能將這些放下。
沒有想到的是宣妃通過幾位蒙古過來的妃子,將草原上的事情摸清楚了,讓人將草原上的東西送過來,開始在大江南北賣這些東西,他們不能再像草原上那樣吃東西也很豪放,開始研究更細一些的做法,讓更多的人接受牛羊肉。
這樣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草原上的東西賣出去了,換到了更多的銀子,再購買糧食和布運回去,就這樣你來我往的,到是賺到了不少的錢,大家也沒有想著搶地盤的事情了,反而想著怎么可以賺到更多的錢,養(yǎng)更多的牛羊。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