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的這種做法的確是個好辦法。
原因是鐵路橋并不寬,它甚至同一時間僅能容一列火車通過,可以說一輛坦克或是汽車開上這鐵路橋被炸毀就會造成堵塞。
正因為這樣,德軍直到現(xiàn)在對鐵路橋的利用還僅限于步兵和人工搬運補給......相比起汽車、坦克被炸毀之后會堵塞整座橋,人力運輸就安全多了。
畢竟蘇軍在這時還不斷的向鐵路橋進攻,迫擊炮等還時不時的命中鐵路橋,德軍也不敢冒險。
其缺點就是運輸量太少,這其中尤其是補給......在這種情況下兵力運輸并不困難,只需要人過去就可以了。
問題在于兵力越多其消耗的補給就越多,更重要的是在蘇軍的進攻下消耗的彈藥也會直線上升,所以其實運輸更多的兵力過河往往是無益的,而應(yīng)該保持兵力和補給的平衡。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火車。
鐵路橋本來就是用來讓火車通過的,火車可以大量運輸兵員和補給,而且可以同時運輸兵員和補給,同時這樣的運輸還很快,只需要全面壓制敵人火力幾分鐘,然后火車“嗚”的一聲就全都過河了。
“他們有幾列火車?”巴特拉科夫問。
“我們不知道,將軍同志!”參謀回答。
“有幾列火車不重要!”舒爾卡說:“重要的是有幾節(jié)車廂!”
舒爾卡一語中的,德軍其實只需要一個火車頭,然后十幾節(jié)車廂就足夠了。
如果一節(jié)車廂可以運60噸貨物的話......蘇聯(lián)使用的是寬軌,車廂更寬所以能裝載的貨物其實不只60噸。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