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里察河?”哈里切夫大尉在聽到計劃后不由瞪大了眼睛:“我們要登陸的是察里察河?”
“是的,有問題嗎?”巴特拉科夫少將問。
“不,沒問題!”哈里切夫大尉回答,然后想了想又問:“但是......巴特拉科夫同志!我想知道,我們的補給怎么維持?我是說,如果300艘兩棲登陸船都用來登陸的話!”
“我們不需要考慮補給問題!”舒爾卡回答:“因為我們的目標(biāo)是炸毀鐵路橋,用最快的速度登陸,然后沿著河岸突襲、占領(lǐng),完成任務(wù)后迅速返回!”
這其實就是特種作戰(zhàn)中的快打快撤。
“我們也許可以完成任務(wù),但是......”哈里切夫大尉指著地圖說:“就像你們說的,敵人在南岸布設(shè)了大量的炮兵,他們在我軍進(jìn)攻時也許沒時間反應(yīng),但在我軍撤退的時候......”
“我會組織炮兵掩護(hù)你們撤退,哈里切夫同志!”巴特拉科夫打斷了哈里切夫大尉的話。
“是,將軍同志!”哈里切夫大尉無奈的應(yīng)了聲,不過眼里卻閃過一絲不滿。
舒爾卡不由皺了皺眉頭。
這可以說是舒爾卡的疏漏,原因是鐵路橋?qū)λ勾罅指窭仗匾?,所以注意力全集中在怎么將它炸毀而沒考慮到撤退。
至于巴特拉科夫少將,這或許根本就不在他考慮的范疇......為了完成任務(wù)、為了保衛(wèi)斯大林格勒,這樣的犧牲顯然是值得的,任何反抗和懷疑都會是懦弱。
所謂的“用炮兵掩護(hù)撤退”,明白人都知道那不過是種心理安慰。
誠然,天色入黑后蘇軍的確能得到一部份炮兵增援,但蘇軍炮兵實力與德軍相差甚遠(yuǎn),同時在察里察河河岸還處在德軍兩面夾擊中,蘇軍根本無法壓制德軍炮兵。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