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種傳遞情報的方式并不靠譜,一方面是很慢,另一方面則是哪幢建筑要是被敵人進攻的話甚至連打旗語都無法做到......俄軍在兩棲登陸船上通常都會安排一到兩名狙擊手,他們的作用就是遠距離狙殺那些敢冒頭揮旗子的目標。
因此,埃倫少將能直接有效指揮的部隊就只有附近建筑里不到一個營的部隊。
這其實從側面也能看出德軍第29裝甲擲彈師的素質。
如果是其它部隊,被水淹士氣低落,情報不明無人指揮,再加上遭到敵人猛烈的進攻,只怕早就一窩蜂的潰逃了。
但第29裝甲擲彈師的殘兵依舊堅定不移的執(zhí)行埃倫下達的最后一道命令“堅守自己所在的建筑”。
這做法很明智,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想逃幾乎是不可能的。
“電臺修好了,將軍!”這時正在擺弄著電臺的通訊兵欣喜的向埃倫少將報告。
埃倫少將一個徑步就沖上前去,對通訊兵說道:“快,馬上給曼施坦因元帥發(fā)報:我們遭到敵人水淹突襲,請求增援!請求增援!”
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埃倫少將發(fā)報,正在全力進攻卡拉奇的曼施坦因在二十分鐘前就已經知道這一點了。
他是從空軍那得到的情報。
最初空軍也不知道是什么情況,只知道蘇羅維基諾方向突然遭到大規(guī)模炮擊并與之失去了聯系,接著其上空突然多了許多俄國人的飛機......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先與蘇羅維基諾失去聯系,因為它是被水淹在前炮擊在后。
所以,曼施坦因雖然知道蘇羅維基諾方向有情況,但卻不知道那里發(fā)生了什么事。
初時曼施坦因并沒有將俄軍對蘇羅維基諾方向的進攻放在心上。
他甚至還一邊用望遠鏡望向蘇羅維基諾的炮火一邊揶愉的對副官說:“很明顯,俄國人被我們打急了,他們希望包抄我們后方!”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