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愣之后,舒爾卡就問:“這難道不是飛機嗎?”
這就是舒爾卡的高明之處,因為德國人的v1導彈一開始就是一架小型飛機的樣子,區(qū)別只是它的脈沖式噴氣發(fā)動機加裝在尾部上方所以看起來有點怪異。
同時因為這是照片,而且還是v1導彈飛在空中的照片,在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根本就無法判斷其大小,所以一眼看去所有人都會認為那是一架飛機,德國人的新型飛機。
“不不!”阿卡季耶維奇搖頭說道:“它不應該是架飛機,原因是它的大小不對......長度大概八、九米,高度不到兩米,翼寬四米左右!”
舒爾卡聞言假裝皺了皺眉頭問:“你確定?”
“是的!”阿卡季耶維奇回答:“拍下這張照片的情報人員以前當過炮兵觀察員,他十分擅長用自己的指節(jié)和附近的參照物估計目標的大??!”
阿卡季耶維奇說的沒錯,因為v1導彈的尺寸與估計的差不多,它是長7.9米、高1.42米、翼展5.37米的飛行物,這其中只有翼展的數據出入比較大,不過這也是因為從側面觀察很難估計翼展寬度。
“如果這是一架飛機的話!”阿卡季耶維奇說:“那么它的尺寸就太小了,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加上燃料以及飛控系統(tǒng),它可能只能勉強裝下一個人。甚至連**和子彈都無法攜帶,更不用說**了。那么,德國人生產這么小的飛機是為了什么?”
“也許是為了偵察!”舒爾卡在瞎扯,他總不能一下就猜中了這是什么東西,那只會讓阿卡季耶維奇懷疑。
“它也不太可能會是一架偵察機!”阿卡季耶維奇說:“你知道的,舒爾卡。德國人基本掌握制空權,他們使用任何一款飛機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偵察任務,根本不需要費時費力去研發(fā)這東西!”
阿卡季耶維奇這么分析是對的,德國人沒有研發(fā)這種小型偵察機的需求。
舒爾卡反問了一聲:“你們是在哪發(fā)現(xiàn)它的?”
“波羅的海海岸的佩納明德!”阿卡季耶維奇回答:“說起來這還和你有關,舒爾卡!還記得鮑爾少校嗎?”
“當然!”舒爾卡回答。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