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們拱衛(wèi)在中央,卻又謹慎地保持距離的,是城墻邊上的兩頂黑傘。
傘是這半年才出現(xiàn)的新事物,傳聞此物是趙大將軍隨口一提,而年不過十三的公輸班便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制成了此物。自此以后,除了有華蓋相隨的貴族,士和庶民也能打著傘在雨天出行了。一時間,魯國又多了一種能出口到曹、宋、晉的特產(chǎn),遷到曲阜的工匠坊再立一功,紙張也從單純的消費品變成了可再加工的材料。
如今,這兩頂傘一把大,一把小,已雨中靜立良久,也不知道是在送人,還是在等人。
當子貢等人坐著亭驛的馬車回到魯城時,已經(jīng)是下午時分,左邊撐著小傘的言偃這才長長松了一口氣。
“他們總算是回來了,方才子貢等人稽首后跟著走了,我還以為會一去不復(fù)返?!?br>
另一把大傘則是穆夏替趙無恤撐著,他們等了有好一會了,從孔子出門,到子貢守信歸來,數(shù)十名孔門子弟稽首挽留,瘋了一般舍命相隨的情形都看在眼里。
但趙無恤一直面無表情,直到此時才笑道:“我就知道,子貢、子遲他們不會負我……”
從在晉國人市的初識起,子貢跟了他快五年了,五年來趙無恤可沒少花心思籠絡(luò)這位商界奇才,外交妙手。推衣衣之,推食食之只是小意思,更多地,是趙無恤向?qū)ΧY樂本就不太感冒的子貢灌輸自己的理念,并且向他展示實現(xiàn)理想的可能性……
孔門的知識多半是“載于空言”,在幕府下做事,卻是真正的“行事之深切著明”。
當一切都水到渠成后,就看子貢能不能邁出那道坎,做出他自己的選擇了。
所幸,他沒讓趙無恤失望,帶著一眾僚吏回來了。
言偃心中佩服,不過也有疑惑。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