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著國際部的制服,身形挺拔清癯,金線縫制的?;蘸臀魇郊舨靡豢淳蛢r值不菲。
這種人怎么會跟她用幾百塊錢就能拿下的同款手機?
“應該沒錯?!迸徇f,“我們今天早上一起參加了講座,活動開始之前要求上交手機。我在學校還沒有見過和我相同的機型,所以結(jié)束后,錯把你的手機當作是我自己的,沒確認就拿走了,不好意思?!?br>
他主動遞出手機,司施一看見手機外形,心里就有數(shù)了。
師大附中對學生手機管理方面,要求很寬松。原則上只要不影響學習成績和課堂紀律,都可以帶通訊工具上學。只有講座之類比較正式和重要的場合,學校才會在靜音的基礎上要求上交手機。
她今天去得早,按提前劃分好的位置坐在第一排,根本不知道裴弋也在。離開的時候人多,都不想耽誤自己和別人時間,加上入學以來她還沒撞見過同款,所以看見眼熟的機型時,也想當然的以為就是自己的,順手就撈走了。
厘清前因后果,司施立刻從校服外套里摸出手機,和他交換。
“抱歉,我也沒意識到自己拿錯了,加上回來之后沒看手機,所以一直沒發(fā)現(xiàn)?!?br>
“沒事,這是巧合,不能怪你?!?br>
裴弋接過手機,溫和地笑了笑,“好在我們的手機款式特別,很容易就打聽到了。”
他的態(tài)度很坦然,絲毫沒有流露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常有的物質(zhì)上的攀比和遮掩。
但司施知道,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這是因為他從不缺乏物質(zhì),自然也就體會不到財富和階層的落差,所帶來的人心理上的逼仄與困窘。就算他用的是幾百塊的手機,在外人看來,也不會認為這是貧窮的象征,只會當做是他某種新鮮的嘗試。
果然,在司施問到他為什么會選擇這部“款式特別”的手機時,裴弋的回答是:
“平時電子產(chǎn)品用得多,這個機型是水墨屏,可以適當減緩眼部疲勞。”
裴弋比司施想象中話要多一點,或者說,要平易近人一點。問他什么,他也都會回復。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