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無能好南風(fēng),絕非君王的好人選,倒可為他掌控。他盤算著盡早抽身,倒不是他想逃,只是答應(yīng)了族人,必然要做到,他會安頓好一切在最后撤離,與族人生活在和平的世外桃源,然后眼望著叢氏皇朝一步步?jīng)]落。
一切本該順利,他的勢力遍布天下,朝堂上無人敢惹怒他,而他向來不喜喧鬧場合,總是推脫不去,連這次登基大典都借口攘外不能參與。
但短短幾天時間不見,及至登基,小皇帝露出爪牙脾性,將他所有的計劃都打亂了!
——這是個城府極深的人物,而他竟從未發(fā)現(xiàn)端倪!一想到狀似單純依賴的小皇帝隱藏了那么久,他就不寒而栗。此子不除,后患無窮??!
他當(dāng)即就決定動手,攝政王的身份與權(quán)勢令他可在皇宮如入無人之境,但顧忌小皇帝暗中謀劃,謹(jǐn)慎起見,他憑借影子的能力無聲無息潛入,直取其性命!
未料想,竟著了道。
他自詡了解天下眾多秘密,卻連離他最近的那個人也沒看透。即便到了此刻,他也不能推算出小皇帝下一步的謀劃,又會怎樣處理他。如果他是小皇帝,現(xiàn)在是殺他掌權(quán)的最好時機,他此生極少失手,若此次逃脫,下次碰面就是小皇帝命喪之時!
任他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叢莘會有多么不按套路來。
這會兒叢莘正盤算著出宮去浪。新君上任第二天就出宮去玩,古未有之。如果直說,滿朝文武肯定不同意;悄悄出走,朝廷天下定要亂套;裝出非自愿的暫時無虞的表象才是緩兵之計。
眉睫一掀,計上心來。攝政王不是想離得遠遠的不要與他扯上關(guān)系么?那就偏要天下人知道:攝政王與小皇帝關(guān)系匪淺!
于是唯有攝政王可自由進出皇宮的八抬輿轎將兩人抬出了宮,于是攝政王從皇宮將新君“帶走”了。不消編理由,自會有人百般遐想將其圓上。
跟在攝政王身邊是不行的,可能還沒天亮他就身首異處了。這世上能敵且不畏其強權(quán)的人屈指可數(shù),可巧,天牢里就有兩個。
謝過有問必答小助手,叢莘當(dāng)即把自己投進天牢。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