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月攤開手,一道光照在了男人的眼睛里。
“這是什么?”
男人眼前流光一轉(zhuǎn),顯出一道道影像來:一個五、六歲的少年,在一座山上,種了一棵杏樹。男孩兒的家就在山里,他隨父母住在這里,這里人口不多,許是寂寞吧,便種了這么一棵杏樹。
杏樹陪著男孩兒一天天長高,等到男孩兒終于趕不上杏樹高時,杏子已經(jīng)結(jié)了一年又一年。
酸酸甜甜的杏子伴隨著十年寒窗,少年要進(jìn)京趕考,臨行時他在樹下賦詩一首,自此那杏樹,便有了心。
少年一舉高中,千里赴任,接走了父母,帶不走那棵杏樹,他也沒想著要帶走,可是對于一棵樹來說,他給了她生存的土壤,她懷著這份恩情,目送少年離開。
很多年之后,城里大戶為積德行善,在此處修了慈方庵,整整百年,這棵樹默默地修煉自己,終于可以化成人形。
天花亂墜的山下,她從來沒有下去過,她喜歡安靜地在此生活,她覺得秋日里瘋狂囤積食物卻有些健忘的松鼠太可愛了,林中的百靈叫聲也比山下的人聲吆喝動聽,她最喜歡的,是聽小尼姑們誦經(jīng),不急不緩,單調(diào)卻虔誠。
小尼姑偷懶的時候,她會替她們打掃庭院,到了夏天,她結(jié)出的果子是小尼姑們最新鮮的水果。
在細(xì)細(xì)碎碎的誦經(jīng)聲中,她沉沉睡去,她甚至沒有去照過鏡子,看一眼自己長得有多么美貌,她只想這樣簡簡單單的生活,她不覺得自己和那些小尼姑有什么區(qū)別,她覺得自己也可以做一個人。
然而這一切,都在去年的冬夜,戛然而止。
雪下得好大,她拿著掃帚去清理雪道,卻看到了一個人,那人穿著一身灰衣,趴在雪地里,血染白雪。
她將這人扶起,卻驚呆了。
是他呀!金榜題名的狀元郎呀!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